银行贷款几点滑账?
企业到银行办业务,经常会遇到银行当天的业务已达到结算指标而不能办业务,银行工作人员会告知要等到下一工作日才能办理相关业务,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临近月末、季末、年终时。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行点滑账”。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我国银行是计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与企业以及银行与银行之间没有资金交易,银行只执行国家计划,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从8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在1994年银行实行利率改革后,银行开始有经营意识,有了银行利润的概念,银行开始注重贷存比、不良贷款率的升降等。
尽管银行经营意识增强了,但银行依然是对国家负责,按计划放款和收回,并且要求贷款的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抵押担保,实行贷款审计、评估、担保和放款审核等制度。
到了2003年银行进一步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要求银行在经营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银行开始重视自己的资金得失,尤其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后,与计划经济下相比有非常大的转轨。
四大商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仍是按国家计划运行,而公司金融业务已经完全商业化,银行重视利润,追求效益最大化,贷款积极性较高。但从总体上看,银行对于每笔贷款都慎而又慎,尤其是现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银行对每一笔贷款都把抵押担保等条件卡得很严,凡是可以缩短贷款期限的,银行都尽量办展期;凡是可以少还本付息的,银行都尽可能办理减息或延期付息。
尽管银行的这些做法都明显有利于企业,但客观上也确实存在限制企业资金使用的弊端,使企业为获得贷款不得不费尽心机、托人跑路、找关系,甚至不得不提交一大堆银行不需要的文件资料,提高了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和风险。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尽快获得贷款呢?
一是企业根据资金的需要,客观地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并如实向银行提供贷款资料。二是在银行规定的时限和要求内,及时办完贷款抵押、担保等手续。三是对银行要求提供的贷款资料,及时、分类、整理、装订、报送。
当然,现代银行经营追求资金效益最大化,一些不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不具备偿还能力、没有良好担保的企业,不管是私人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银行都是不会贷款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