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共享单车是传销吗?
不是的,这个模式其实和滴滴快的打车、优步还有美团的外卖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一个场景而已。 比如我在美国想叫个uber或者滴滴,我可以直接输入起点和终点,系统会自动帮我计算费用以及大约多久能到。到了一定的时间点,司机就会直接来到我身边,和我确认之后就直接上车出发了(类似微信摇一摇);而如果你是在国内,你需要预先下一个软件,然后用软件来召唤车辆,车辆会根据你选择的路线,一辆辆地开过来,直到将你送至目的地(类似手机定位+LBS)。
现在又有了新玩法——用单车代替汽车。当这个场景迁移到一个新的领域的时候,必然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带来一系列的创新。比如现在的单车都是人力驱动的,如果以后出现了电动单车甚至自动驾驶的汽车,又会带来哪些改变呢?当然目前来说这些创新还是微乎其微,因为市场实在太小了。 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这还是一个基于位置的服务,需要获取你的起点和终点,然后结合自身的资源给你提供最好的服务。因此当你在使用某款APP的时候,哪怕它只是一个单车的租赁软件,也很有可能在偷偷地获取你的位置。只不过现在还没有一家独大形成垄断,所以还没有造成严重的隐私问题罢了。
另外我想说一下我对摩拜的看法。我看到有很多回答都说摩拜是“烧钱”,“不赚钱”,甚至说是“骗补贴”,我也曾经看到过一些文章分析说摩拜可能最多只剩6个月的寿命等等。对此,我认为大家的看法都很正确,但又都不全面。
首先来说,任何一项新兴产业的早期都是“烧钱”为主的,移动互联网也一样,你能想起来的最早的“烧钱”模式是不是就是当当、卓越、亚马逊那一场战争?最后谁是赢家呢?没有人是赢家,大家都输了。所以现在你看当当都快要死了,亚马逊也差一点死掉。 其次,我们来讨论一下盈利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商业体想要最终盈利就必须得控制成本,而控制成本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用户规模。假设单车出租每一趟的成本是三十元(包括人工、车辆磨损、充电等一切费用),那么要多少用户量才能覆盖这一成本呢?答案是4000左右。如果一个单车租赁平台只有一千用户,那么它每趟的平均支出就是三十元,如果它有二千用户,每趟的支出就只剩下二十元,以此类推。因此可以看到,用户规模对于降低单车租赁平台的运营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大家已经意识到个人隐私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各大互联网公司不管做哪件事情都会先征求用户的同意,这就为单车企业带来了一个难题。因为如果用户不允许你获取他的位置信息,那就意味着你不能精准地掌握用户的起始点和目的地,没有办法提供最适合的用户体验,自然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题,值得业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