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强核多元?
关于中国城市的发展战略,其实最著名的就是“小城镇”理论、“大城市”理论和“强核多中心”理论。 其中,“小城镇”理论的提出者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维尔纳·桑德斯(Werner S.Amsdorf)。他在《再分配经济》一书中指出,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实际上是由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起来的。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是优先发展大城市,走了条“反向城市化”的道路。因而造成了现在一线城市房价高不可攀,贫富差距大等问题。
而“大城市”理论的代表是美国城市规划学家鲍尔斯(Henry G.Bowers)。他在《城市发展原理》中提出,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域,由于土地紧缺,人口密度应该更大才符合城市发展规律。但与此同时,他建议的大城市发展规模并不是无限制的,因为过大的城市面积会带来城市管理上的困难。
以上两个理论都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提出的,在中国都有很强的适用性。 但近年来在学界和政策界都有人提出“强核多中心”的理论来指导未来中国的城市建设。这个理论的倡导者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南京大学校长王浩教授。在他写的《大国城市》一书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文章中都阐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王教授的“强核多中心”理论认为,未来的中国城市发展将是一城独大、若干强市和许多一般市镇共同组成的一个网络化结构。“一城”就是指北京-天津都市区,即京津冀都市圈;“若干强市”则是指上海、广州等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而“一般市镇”则是指环渤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所有县城和乡镇。在这个网络化的城市中,信息流、人流和物流将会高度畅通,生产和消费将会更加平衡。
从上面两个图中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强核多中心”形态应该是以一个特大或超大城市为核心,周边辐射分布着若干大城市和一般市镇。它们相互依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那么为什么我国要推行“强核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呢?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目前存在“一城独大”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大城市病。另一方面,我国的乡村也存在空心化问题严重的现象。强核多中心是一种一种均衡发展的理想状态。它既考虑到中心城市的作用,又注意到中小城市的意义。 在实行这个战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其次,要注重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功能的分化和互补。最后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善资源配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