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被称为什么城市?
北京被称为“帝都”,这个称呼最早出自于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诗作《京师》中“帝都春早,禁火寒烟里,东风为谁先暖。” 不过在当时人们口头上一般叫京师为“首都”或“京城”。例如元代张翥的《京师春景》诗云:“春风十里皇都晓,步上高楼看柳条。”而明代宋应星的《京营杂咏·旗帐》中有:“天凉晓拂胭脂雪,地冻寒封翠袖冰。一夜将军杯酒尽,万枝旗帐月轮升。”
关于北京被称为“京都”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准备迁中都,当时有“龙盘虎踞”之称的古都应天府(今南京),但最后却选择了北平府(今北京)作为首都,因为有人献上一幅手绘地图,上面有一“都”字,于是忽必烈便把北平府改称为“京都”了。
后来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后,为了表示自己是“天子”,特意在北京修筑了紫禁城,并将国号由“大明”改为“永乐”;又因南京有太祖祖制、祖陵,不便于迁都,于是便在北京城东建起了外城,以应都城之“都”。 另外,北京在明朝初期还有一个名字——“京师”,这是因为在嘉靖皇帝即位前,朝廷曾以“京师”代指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