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怎么精准扶贫?
1.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2015年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发〔2015〕6号)指出,“建立新型农业发展体制和经营体系”、 “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化合作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直接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将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 ”据此,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和途径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出来。
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企业,应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主动投身于精准扶贫行动之中。
2. 立足长远,规划先行 一个企业的发展规划如果缺乏长远性,就会失去整体性和连贯性,从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一个地区的产业扶贫如果缺少统筹谋划和系统设计,就难以实现脱贫目标。农业企业实施精准扶贫必须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做到布局合理、措施有力、执行有效。
首先,要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选择适宜的区域开展扶贫工作。可以通过签订长期合同、入股分红、建立基地等方式,与贫困地区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就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其次,要结合生产经营需要和市场前景,对扶贫项目进行科学论证,明确投资数量、方式、成本、效益等内容,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和高效。 3.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 在实践中,有些农业企业实施精准扶贫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投钱,结果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缺乏针对性。事实上,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是不同的,有的可能缺技术、少人才,有的是资金不足,还有的是市场不够完善。农业企业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地本产业的实际,把资源和政策重心迅速集中到最需要的地方,做到精准施策、重点突破。
4. 立足主业,多元发展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农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还很低,具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在实施精准扶贫中,农业企业既要立足主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现有产能的利用效率,还应大胆尝试新产业、新业态,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通过多种方式拓宽收入来源,增强企业扶贫济困的能力。
比如,通过“公司+村集体”的形式,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生态休闲产业项目。又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食品加工园区,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构建完善的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再如,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积极探索“电商+精准扶贫”的新路子,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帮助贫困地区销售特色产品,降低产品销售难度,增加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