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影响下游企业吗?
从历史上看,上游行业对于中下游行业的定价权是时有出现的;但出现频率并不频繁,也不是必然会出现的。 首先来看出现频率问题。我们以P/E估值方法为例进行统计,按照历史数据,当PE处于低位(平均值以下)时,一般会有20%左右的公司因为估值提升导致PE上升,从而摆脱困境。当PE处于高位(平均值以上)时,只有不足10%的公司会通过估值下降的方式降低pe,保持股价稳定。从这个数据来看,低PE公司通过高PE获得资金关注的可能性要高得多,也就变相证明了在上游对公司定价权的存在以及经常性的出现。 但我们需要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虽然经常出现某一个行业估值上涨带动整个市场估值提升的现象,但这种整体向上的波动往往不是由某个单一因素决定的。以金融海啸中的A股为例,2008年第四季度,A股的各个板块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除了煤炭石油),然而消费、医药等防御性板块却出现了明显抗跌现象。此时,作为防御性板块的领涨龙头,白酒板块出现了估值提升的态势,带动了整个市场的估值修复。我们从当时的情况就可以知道,在极度悲观的情绪下,连原油这样的大宗商品都能跌到负值,所以其实当时的市场对任何资产定价都是谨慎甚至过于保守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白酒这个典型的消费品领域出现了估值抬升的现象,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当时极端情形下,消费这种刚性需求受到了资金的追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极端情况下,消费品这样的中下游行业也会出现因资金追逐而导致的估值提升,此时当然也会带来上下游行业定价权的出现与转移。
我们再来看看发生频率的问题。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在极端情况下,中下游行业出现估值提升的概率是要远高于上游行业的。但这并不代表上游行业对中下游行业不存在定价权。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在正常状态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某个行业对另一个行业的颠覆式定价权,但出现频率虽然不高,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 从长期来看,能够掌握对下游行业定价权的企业往往都是具备资源优势或技术优势的行业龙头。比如化工领域的万华化学、医药领域的恒瑞医药等等,这些企业在面对下游客户时往往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但从短期来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行情的不确定性,并不排除有小公司凭借新出现的机遇突然爆发的可能。但我们说这种概率是非常小的,而且往往需要一定的运气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