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用银行卡可以贷款吗?
当自己资金不足又想要贷款时,可能很多人会想到买房用贷款的形式来解决,也可能有些没有固定资产想贷款难上加难。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只带张银行卡,就可以来贷款了呢?
这个贷款当然不是大家想到的信用卡,不过也有些类似于信用卡。这个贷款的功能就是,用于个人或家庭消费,当客户提供银行借记卡,作为约定转款帐户,且该卡存款余额在申领贷款金额范围内,银行按约定金额,于每月指定扣款日,自动从客户借记卡中扣款收取相应利息,并可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客户无需提供抵押或第三方保证,贷款的额度是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发卡行认可的相关资产为准,最低为2000元,最高为50000元。
这就是简单描述的随身贷,下面为大家具体讲述下随身贷的一些情况及需注意的地方。
中国银行业协会披露,由会员银行创新推出的“随行贷”,正成为年轻客户消费新选择。据调查,有42.2%年轻人选择“先消费,后还款”的“随行贷”方式,来满足个人短期资金需求。
仅带张银行卡可以贷款吗?“一张银行卡,解燃眉之急”,“在淘宝买东西,缺钱用,在银行APP上轻松申请,只要提供借记卡信息,不需要其他任何抵押和担保”,面对这些宣传语,很多人心动了。记者实验后发现,注册手续非常简单,完成身份认证、银行认证、手机认证后,就可以在多家银行中选择中意的贷款产品。贷款操作相对隐蔽。
不过,多位专家表示随身贷存在风险,与消费贷款“名不副实”。风险一:贷款只是消费借“名”,不消费不能贷;风险二:扣款银行拥有自主决定权; 风险三:没有进行真实交易,属于“套货”;风险四:是否适用消费者保护法存疑。
另外,记者留意到,在中国银行个人网上银行“喜羊羊与灰太狼随身贷”产品表述为:“中国银保监批准,中国银行与国际卡组织推出‘喜羊羊与灰太狼’联名贷记卡。”但实际上,此卡片系借记卡,并不具备贷款功能。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是银行“打擦边球”的做法,“套货”现象在业内普遍存在。与消费贷款名义不同,一些助业贷款实际是用于个人消费。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行贷”产品设计存缺欠考虑。“此类贷款虽然名义上不要求消费者有消费行为,但本质上属于消费贷款。从发放消费贷款门槛分析,‘随行贷’产品设计欠缺科学性,容易误导消费者。”
虽然没要求实体消费,但“随行贷”不可用于实体消费,也不能取现。一些银行甚至还规定,“随行贷”贷款资金不得用于证券市场、生产经营、购买住房、购房装修等。但这一规定并未得到贯彻落实,不少消费者仍打着“炒房”的主意,企图浑水摸鱼,以致于变相消费贷款屡禁不止。
与消费贷款“名不副实”,多位专家表示,这种贷款的性质仍取决于资金走向,若银行扣款帐户,指定用于购买电视机、电脑等个人消费品,那么“随行贷”就是消费贷款。如果银行可以随意支配这笔贷款,“随行贷”就是贷款诈骗。
对于上述“非明确禁止”的事项,银行拥有自主决定权和话语权。银行可以自主决定哪些交易属于真实交易,对“套货”实现“视而不见”,也可随时终止“随行贷”服务。
如果客户无法按约还款,银行会采取何种手段追讨贷款,尚无相关机构进行规范。而据业内人士透露,银行一般会在客户信用卡内预扣10%-20%的保证金,即消费时应先全款支付,待还清贷款时再予退还。
“一旦银行扣款失败,所产生的逾期内滞纳金以及利息等额外费用都还需客户另行支付。”据有消费者表示,“随身贷”看似方便,实则“陷阱重重”,“贷款之前,一切都好说。但在贷款操作过程中,银行却要求存入相应价值的抵押物,但最后退还原物(抵押物)时却不见踪影。”
从银行方面来看,银行对“随身贷”业务缺乏有效监管,对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甚至一些银行主动参与到由消费者发起的“套货”行为中。
从法律上讲,银行是否有权冻结并自动划转持卡人借记卡内的资金?从现有法律规定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将个人储蓄卡与个人消费贷款捆绑的行为,客观上提高了贷款门槛,但也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银行将这部分贷款资金挪为他用或消费,都将造成巨额款项无法追回。
尽管各大银行均表示随身贷仅针对有稳定工作且个人信用良好的客户,但实际实施过程却并不严格。尽管银行可提供消费合同,但交易实际上并没有发生,银行能否据此扣划贷款存疑。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现行消费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不明确。在未能对“随行贷”产品的性质达成共识之前,不妨先按照住房按揭贷款监管模式,由银监会进行监管。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之前,银行有必要在“随行贷”产品具体细节上作出相应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