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加了一带一路吗?
“美国没落”这个命题很诱人,但实际呢? 先说我的结论:美国在陆权时代已经落后了,但在海权时代的顶峰还远未到。 在大航海时期(新大陆的殖民和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初期(西进运动和美洲原料产地),美国依靠的是天然优势(人口、资本充足且相对密集)在陆权和海上力量上都能有所发展;但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钢铁和汽车产业以及二战前的太平洋岛屿争夺战),美国的优势主要就在于海洋领域——因为欧洲此时已经被拖入战争泥潭而无暇他顾。
从一战后到二战,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要变化:英法等老牌帝国的衰落和德国日本等新崛起力量的兴起,让海权与陆权的争夺出现了新的趋势。但美国依然能够凭借其在二次工业革命的余晖和在陆权国家竞争中的先天优势在陆地和海洋两个领域同时保持强劲实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冷战期间美军在欧洲的驻军只有200万左右,而苏军同期在东欧的重兵集团却达到500万以上。
但是,随着苏联海军实力由于战略资源的限制而无法对美舰队形成实质性的挑战时,美国开始重新聚焦于陆地力量的发展以应对新兴力量的挑战。因此可以看到里根政府在恢复军备竞赛的同时大力发展陆地力量(雷神公司的MBLA项目就是那时立项的)。
可以说美国在一战前依靠其资源优势和二战间依靠科技红利在陆权和海权两个方面都实现了势力的增长。 但到了当代,形势发生了转折。美国的资源优势早已不复,科技红利也即将耗尽。
一方面,我们注意到作为海权象征的美国航母编队在阿拉伯海打击伊朗靶船时遭遇恐怖组织劫持船只威胁(冲撞“吉萨”号油轮并迫使美国海军枪击逃跑的渔船来解除威胁)。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作为陆权象征的美军装甲部队在伊拉克的艰难推进和伤亡上升。 其实,两方面的困境根源是一样的:财政吃紧。要发展陆军,就势必减少海军经费;要增加海军经费,就只能牺牲陆军建设。在当下这个时期,由于石油价格暴跌,美国页岩油气产业的快速扩张,以及华尔街通过量化宽松推高资产价格的举动,已经造成了美联储加息的压力。
为了维持这两个“心肝宝贝”,美元汇率必定下跌,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将不断扩大……总之,在一个封闭的国际环境下,美国无论侧重陆权还是海权都会面临困难的抉择。而在开放的世界经济环境下,美国除了努力调整结构适应外部环境,似乎没有别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