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周期多少年?
目前,关于美国的“康波”理论已经有很多了。 这些文章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只讲了前半段的故事,没有讲后半段(也就是当前这个“康波”的尾声)。 这非常不利于我们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对未来的预测。
我来讲一讲60年代至今这个“康波”的尾声——所谓“长期停滞”或“大滞胀”——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
在之前的每一个“康波”之中,有一个阶段叫做“产能过剩”或者“产能飙升”,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投资/GDP比值持续上升,由于投资主要依赖的是债务增长而不是利润增长,所以经济的增长其实是虚假的,因为大部分债务都被资本品部门吸收,而没有转化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产出。这种情况会造成通胀居高不下而失业率持续走低。
随着产能的饱和,投资增速下降,但此时通胀仍然处于高位,失业率和通胀率一起上升,经济进入滞涨状态。 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每个“康波”里,产能过剩的阶段都会有大量国家加入,然后经济出现高速增长;不过到了“康波”尾声,只有极少数国家能继续享受高增长率,大多数国家都陷入了滞涨。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在“康波”尾声的时候,世界上的货币供给是非常充裕的。为了弥补产能不足,各国大量的超发货币,而货币的大量超发并没有引入新要素,所以只会导致物价上涨和失业率的升高。 当然,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货币供给增加都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你在1971年以后把美元换成黄金的话,那么你的资产实际上是没有贬值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当时的美元本来就是凭黄金储备发行的。
从1973年开始,美联储开始加息,一直到1980年,利率水平达到顶峰;与此同时,国际货币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元与黄金脱钩,浮动汇率制度取代了固定汇率制度。这实际上是切断了各国通过发行货币弥补产能不足的最后一条途径。 从1980年至1982年期间,美国处于去库存化和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状态,这是典型的通货紧缩,而非通货膨胀。之后美国才开始重建资产负债表,GDP平减指数才再次上升。
这就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康波”的概况。目前我们所在的这个“康波”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982年,其特征是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同时去库存化,GDP平减指数处于通缩状态。此后在美国出现了两次就业和产出的扩张,分别对应着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的革命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最近的一次房地产泡沫在2007-2009年间破裂,导致了第二次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