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直辖能带动谁?
首先直接说答案是:深汕特别合作区。 (为什么是深汕,不是汕尾?请往下翻) 最近国家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个意见中有一项提到要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综合改革,这也就意味着深汕特别合作区将会在综合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概念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称为特区呢?特区的本质是什么?目前我们都承认的特区只有四个,即深圳的四个区——罗湖、南山,盐田和宝安。这四个区拥有经济特区所有的政策,而其他市区并没有这些政策。然而现在国家赋予了深汕特别合作区一些特区的权利,那么这个区到底算不算特区呢?
我的观点是没有真正意义上属于经济特区的行政区了,因为所有特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它是全国唯一一个或者极少数的一个区域,然而深汕特别合作区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它并不是全国唯一或者极少有这样一个区域。所以我认为给深汕特别合作区特殊的政策不足以称之为特区。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呢?我分析有两个可能:
1.作为珠三角地区连接粤东地区的重要枢纽。当前广州和佛山都已经拥有了全国性枢纽机场—白云机场,东莞也规划兴建大型机场,这样一来就给深圳带来了压力。因为深圳当前只有一个机场—宝安机场,而这个机场离中心城区太近,又处于沿海地带,易受自然灾害影响,扩建难度又大。新机场在距离上被广州和佛山两个机场夹着,地理位置并不占优;而且还要建高铁枢纽,交通更加密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更大。在深圳西北部的山脚下建设一个新机场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而深汕特别合作区就正好在这两个机场中间,既避免了机场噪音污染,又能充分得到这两个机场的服务。另外从地图上看,这一带以后将会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新机场群。
2.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试验田。近年来广东提出要把粤东西北地区建设成为广东的农业基地和工业走廊,其实从广义上来说就是要在经济上彻底解决广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都知道日本在战后经济恢复的过程中利用了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美国援华抗战时也曾大量投资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对于后发展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样,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相对落后地区也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怎么转,往什么方向转是一个大问题。
我个人认为传统工业比如钢铁、汽车等已经没有什么前途,未来应该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而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一个全新崛起的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大胆创新,尝试新的体制,从而实现快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