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职能是保险的什么?
“投资管理”这个概念很大,在保险行业里,主要是指资产管理部门(通常叫“保险公司投资部”)运用公司资金进行投资的管理行为。 作为一个机构,其投资能力高低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资金量大小;二是投资管理能力。
一个公司的资金量与其业务规模、经营成本及税收政策等因素相关。而投资管理能力则取决于该机构的商业模式和团队能力两个方面。 如果一家保险机构同时具有较为充足的资金量和较好的投资管理能力,那么它的投资管理能力对业绩的贡献就会体现为投资收益率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从而带来稳定的超额回报(详见图1)。反之,如果一家公司虽然拥有较多资金量,但缺乏适当的投资策略、投资和运营管理能力,就无法有效利用各项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实现收益目标,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损失,并因此而承担额外的运作费用。
当然,对于不同的投资机构来说,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其关注的重点也各有差异。对于一个创业初期的风险投资基金而言,其更为关注资金的募集过程和投资策略的制定;而对于一个处于发展后期或转型阶段的基金而言,更关注的可能是投资项目的退出和基金的清算。 但无论如何,决定一家投资机构是否具有优秀投资能力的核心要素仍然在于其团队的能力。一支专业的投资团队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对宏观环境的洞察力、对商业流程的把握能力、对项目价值的评估能力以及跨界的社交能力等。
从保险费中得到补偿;发生危险事故时,由保险公司赔偿。这种“只准备,不使用”或者“多准备,少使用”的特点,使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形成一种后备金,经常被利用于投资活动,使资金保值增值,这就是保险的投资职能。
保险的投资职能并不是所有的险种都能发挥,而是寿险特有的功能,财险的期限一般较短,投保者缴纳的保费数量少,不能形成后备金,因而财险不具备投资功能。而寿险期限长,投保者缴纳的保费不但多,而且时间长,投保者可以分10年、20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缴费,这样形成的后备金,可以进行投资运作。
从国际上寿险产品的经营看,用于投资部分的收益往往成为保单的红利,投资收益的大小决定着客户实际可以得到的保单的红利的多少。如果投资失败,收益为负数,客户将得不到保单红利,甚至可能扣除部分保障费用。
我国目前开办的分红型保险,其回报率一般在2%至2.5%之间,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率,实际回报率很少,有的还是负数,根本难以吸引客户。而且按照规定,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很少,一般只能购买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而不能涉足股市,这也造成了回报率很低。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正在酝酿的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公司海外上市,将使保险公司在投资方面获得更大自主权,投资收益将可能会有很大起色,从香港一些财险公司在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幅度增长情况看,香港市场已经出现了可资借鉴、可供效法的先例。
保险投资职能是指将客户缴纳的保险费加以运用以获得盈利的机能,具有投资收益越高,客户获得的保险金越多的特点。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保险与储蓄有类似之处,保险的“投资增值”的功能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