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基金是怎么一回事?
“分级基金”是个广义的概念,在境内市场特指符合监管部门规定的证券投资基金分类标准,通过设定基金的杠杆比例(最高可达4倍)实现风险分摊、收益放大目标。 首先从构成上来看,它是由母基金和子基金组成。其中,母基金通过份额分拆的方式将整体基金拆分成为预期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两只或更多只子基金;而子基金则是母基金进行投资运作,并根据基金合同对不同风险类型的资产的投资比例作出规定。 从业务模式上看,其本质上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通过基础资产的合理配置和组合,以基金份额的形式来承载和锁定风险与收益。具体产品设计上,根据风险承担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指数型、股票型、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型;可以根据投资策略的不同分为主动管理型、资产配置型等;还可以按照是否开放申购赎回等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分级基金具有基金的特点,如实行独立运作、“双基金经理”制以及严格的风控管理。但它却不是传统意义上所定义的“基金”,不具备基金所应当具备的所有要素,这点与ETF类似。
1. 投资者直接买卖分级基金可能面临净值增长缓慢甚至亏损的问题 目前,我国境内市场的分级基金采取公募基金的形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向投资者进行发售,采取“金额募集”的方式。但不同于封闭式基金和ETF,其在产品结构上由A类、B类两种类型基金份额和一定数量的C类基金份额构成。A类基金份额一般无票面价值且不参与分红;B类基金份额有票面价值且每年结算一次;C类基金份额一般是没有市值的收费型基金份额,在认购时多收取一定的费用。 对于投资者而言,直接交易分级基金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B类基金份额的定期核算会使基金净值产生波动,进而对投资者持有的基金市值带来影响;二是由于A类基金份额一般没有面值,长期持有过程中不会产生的现金分红,这会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取到实际的收益(除非转换为B类基金份额)。
2. 流动性差 由于其采用公募基金的管理模式,必须满足所有投资者的最大赎回需求,因此需要保留至少75%的基金规模用于应对投资者赎回的要求。同时,为了保证流动性的需求,基金管理人须保持一定规模的权益类证券作为对冲头寸,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金的投资灵活度。 与ETF等金融产品相比,分级基金在流动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以股票型分级基金为例,虽然其每个季度最后交易日会披露其上一季度的重仓股名单及持股变动情况,但对于个股仓位、行业仓位等更加细化的信息却无法获得。而在ETF产品中,只要不涉及特定对象,比如并购ETF等,一般都可以跟踪查到每笔交易的详细情况。当然,这种差别化并不是必然导致的结果,在恰当的产品设计和运作下,分级基金同样可以拥有良好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