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股份价值是什么?
从会计角度讲,公司股东持有的股权属于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权益类科目核算。 公司资本金加上股东投入资本,减去计提的法定公积金、公益金和盈余公积等(可能为负)后,就是股东个人所持股份的价值。 但如果仅仅这样机械地计算公司总价值并划分各股东权益比例,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显然是不合理的。我国《公司法》和现行会计准则都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应包括其发行的股票面值总额,但不包括已发行的溢价债券价值;股份制企业的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相等。如果一家公司实收资本100万元,发行股票10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为1元,则股本合计200万元;如果同时按1.5元/股的价格溢价发行普通股60万股,则股本共计260万元。但这是基于会计的静态指标,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如果公司经营不错,每年盈利30万元,且全部用于利润分配,既不发放现金股利也不进行股票分红。假定投资人在第1年投入80万元的资本,第2年投入90万元的资本,那么他的股东权益累计达270万元。 但这些资金的本金加利息之和应该远远高于270万元。因为利息的计算是基于资金的本金加利息之和而非初始的投资额。比如投资者在第1年初投入了100元的资金,年利率为5%,一年后他的本金加利息之和应为105元。这105元就是第2年末的股东权益基础——假设他不抽逃资金、不进行新的投资。按照这个公式,第2年末他的股东权益应该为105+105×(1-20%)=140(元)。而实际中由于企业的持续投资和盈利往往会使股东权益增加更多,如超过270万元。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单纯用账面的股本价值来衡量股东的投入是很不够的。这就需要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特点对报酬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上的“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科目就不足以完整地反映股东的实际投入和公司的资本构成情况了。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投资者的真实投入,需要采用价值基础更高的计量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