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阻止大学生贷款?
最近,在预防学生贷方面,国家各种政策频频发布,然而这些政策的落地执行仍有待监管。 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793所,比上年减少2所。在校学生4005.81万人,比上年减少13.38万人。其中,研究生189286人。 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规模在稳步下降,而2017年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8岁到22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 这意味着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客户群体之一的大学生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在总量下降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借款金额必然会增加。
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396元,同比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25132元,增长7.7%。这意味着虽然居民收入和消费都在增加,但消费率并没有提高,储蓄存款依旧大增。 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银行信贷资金流向显示,人民币贷款增加7.09万亿元,同比多增5291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9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7万亿,中长期贷款增加2.38万亿。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虽然居民收入和消费都在增加,但是居民更加青睐存款,对于消费贷款的需求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导致储蓄大量存在,不愿意花掉;另外一方面是居民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程度不高,更愿意直接借贷。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为了拓宽客户的渠道,自然会将目标客户转向信誉良好、机构健全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所以网络小贷公司在短短几年里遍地开花。
然而,由于目前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文件只有银监会的《网络贷款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指引》,因此各家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客户筛选和风险控制方面的机制并不完善。部分平台甚至没有自己的风控团队,仅仅通过第三方风控或者机评的方式对客户进行授信审核。这必然会增加风险的集中度。一旦贷款违约,对于借款人来说,可能无力偿还高额的利息和本金,从而造成平台的损失;对于出借人而言,有可能出现连环违约,导致资金无法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