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战的根本原因?
从历史上的几次贸易战来看,根本原因是:当一国(或者几国联合)的产业出现了“产业空洞化”现象之后,该国的货币政策就会失灵。这时候为了刺激经济(保持物价水平、维持就业水平)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债务。然而,财政政策的效果是有时间限制的,而且效果也是有限的。最后,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只能实行汇率贬值的政策,即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但是,如果只有该国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的话,其他国家没有类似的问题,那么通过竞争性贬值,让本币兑他币下跌,是可以实现出口创汇,弥补进口不足的局面。也就是说,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可以控制本币利率水平,通过税收和财政政策配合,增加政府收入,减少公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储蓄率,进而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最终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本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别的国家也出现“产业空洞化”问题的时候,事情就复杂了 。
一方面,别国也有促进自己出口的产品,于是乎在竞争中,本币需要进一步贬值,然而这又会促进别的国家出口,增加对本国商品的供给……这么一来,贸易战就打起来了! 另外,从理论上来看,当出现“产业空洞化”时,货币政策就会失效。这是因为,当物价水平和就业率已经很低的情况下,降息的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工具中的公开市场操作,由于资金需求者主要是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面对低利率环境已经处于惜贷状态,因此货币政策的工具就几乎失效了。
只有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才能刺激总需求的增长,然而这种方式对一国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财政赤字会增加政府负债,直接融资固然可以有增税来弥补,然而增税的影响是会延迟的,且会在短期内抑制有效需求。况且增税后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储蓄率会再次上升,因此财政政策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汇率制度选择具有主动权,即通过竞争性的贬值,让本币兑外币下跌,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实现国际收支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