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资产就是资不抵债吗?
所谓净资产,是指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数额。如果企业的净资产为正数,我们就习惯称之为正资产;相应地,如果企业净资产为负数,我们就习惯称之为负资产。由此看来,负资产并不同于“资不抵债”。在理论上,所谓“资不抵债”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表现为流动比率过低;而所谓“净资产为负”则是指企业的总资产小于总负债,表现为资产负债率超过了100%。
在通常情况下,资产负债率在60%~70%被看作是正常范围;当资产负债率达到了100%时,企业继续举债的空间已经非常小了,财务风险也大大增加了,一旦资金链发生中断,企业将面临倒闭的危险;当资产负债率超过100%之后,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了,如果企业还不能尽快扭转这种状况,将会因为丧失清偿能力而被债权人申请破产。因此,从风险性的角度来考虑,“资不抵债”比“净资产为负”更加危险。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企业虽然“净资产为负”,但其“流动比率”仍然很高,比如流动比率达到了200%,即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两倍,流动资产完全可以覆盖流动负债,企业出现短期支付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短期债务风险不大。此时,企业可以通过追加投资者投入资本或实现盈利、结转留存收益等途径来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加净资产。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企业,虽然因为投资规模过大,财务杠杆利用得过高,致使净资产为负,但是因为流动比率很高,财务风险并不大,仍可以通过追加投资资金等途径改善经营状况从而扭亏为盈。因此,从另一角度来讲,如果“资不抵债”只是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的暂时现象,“净资产为负”并不一定比“资不抵债”更加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