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央行如何缩表?
美联储自1980年开始建立外汇掉期市场,用来对冲其资产负债表中由国外资产项目带来的汇率风险。具体做法是:当美联储认为外汇市场的流动性不足时(如加息前夕),会买入一定数量的某国货币(通常是美元)并签订合约三个月后交割,为的是减少该种货币在资产负债表的占比,从而降低该种货币的供应。三个月过后交割时如果市场价格与当时签订合同的价格相比发生了逆转,美联储可以卖出该种货币来赚取差价。反之,如果在三个月之内,人民币/美元的即期价格上升了,那么美联储只能认赔损失,因为那时它已经将手中的人民币换成了美元。当然这种交易要在市场上能买到足够数量的人民币为前提,否则这种交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问题是中国是一个有监管的国家,不可能让外国投资者随意买卖人民币。于是,美联储就与其它国家的央行联合起来,通过贸易逆差国央行购买美元,再通过金融顺差国央行售出美元,完成了一种暗箱操作,最终的结果就是增加了该国的货币供给(增发钞票)。 从本质上说这是各国央行之间的一种协议行为,因此并没有真正增加市场上的现金量,但这种协议需要各方的配合才能成功。而且,由于央行是通过购买债券的方式间接给市场注入资金,所以也不会对利率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就可能带来巨额的外汇收入,此时政府可以选择将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卖给美联储,以换取美元和其他资产;也可以将其作为政府的银行存款放在美联储那里(相当于定期存款),或者作为联邦政府债券的持有者获取利息(相当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