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企业有哪些?
2021年,国家集采协议期满,多家仿制药企“落标”。 4+7带量采购是政府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形式之一。所谓4+7带量采购,就是指4个地区(华北、东北、华东和中南)和7个省份试点开展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4+7”采购模式由省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牵头联系,组织省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参与,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药品的采购价格。
4+7城市清单如下: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福建、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广西、贵州、云南。 目前4+7城市之外的部分省份也陆续开展带量采购。随着集采扩围至更多省份,未中标企业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有分析认为,未来三年将是国内医药行业集中度的快速提高的三年。
目前,中国共有358家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96%为中小型企业;162家药物制剂生产企业,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 医药行业的市场结构将逐步向头部企业靠拢,研发实力强、产能大、销路广的企业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对于许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小企业而言,其生存空间将被大幅压缩,行业分化趋势明显。 以化药为例,根据CDE数据,目前有超过120个品种纳入了集采目录,预计全国将有超过300家的药企面临无标可中的困境。而进入集采的药品大多是销售规模大的品种,2019年收入排名靠前的有25个,加上其他未进入集采但销量排名靠前的品种,共计约300个左右。 这300多个品种的销售收入加起来超过了500亿元。 除了集采带来的降价压力外,仿制药还面临着专利悬崖的风险。许多药物在专利期过后,原研药厂商不再拥有市场独占权,仿制药企业可自由生产销售,市场竞争加剧,销售收入增长遇到瓶颈甚至下滑。如拜耳的抗抑郁症药物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原研药在国内销售的最后一年的销售额为14.6亿元,该品种专利到期后,原研药生产商拜耳将失去对这一产品的控制,国内多家仿制药企业将有机会生产和销售仿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