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企业在做全产业链?
从商业角度,“全产业链”是个伪命题 首先,从概念上说,“产业链”指“具有内在结构性联系的不同类型产业组成的链条”;而“全产业链”则无外乎是说这个链条从上至下、从头到尾都掌握了(或正在努力掌握)。但商业本质上是满足客户需求,既然客户的需求是多元的,那么提供全业务、全链条的服务自然就有市场,也就符合商业本质了。因而所谓的“全产业链”其实不过是“全业务、全链条”的另一种说法而已——这种提法并不比“产业链”更科学。
其次,从实践来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真正去实施“全产业链”。因为企业的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想要实现全产业链就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或是支付高额成本,或是牺牲某些业务带来的收益。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其结果必然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下降。无论是从概念还是实践来说,“全产业链”都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那些自诩为“全产业链”的公司不过是在经营上尽力做到全方位覆盖罢了。
事实上,不少声称自己是“全产业链”的企业,只是做了上下游简单的叠加,其内部并没有真正形成协同效应,也没有带来资源利用上的效率提升,只不过是在市场上多了一个可以选择的业务而已。真正的全产业链应该能够在内部通过流程优化与合并来实现成本和费用的直接降低。当然,如果不能,那只能说明还没有达到那个行业门槛,或者还来不及。
比如海尔在搭建互联工厂时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实现“产品一次开发,全网无缝衔接”;还有一个目标是要实现“备件零库存”。如果这些目标实现了,当然意味着海尔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当然,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海尔目前已经在实践它的全产业链布局。如上文所述,要实现“一次开发、全网无缝衔接”就必须实现设计、采购、制造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共享和实时更新。为此,它打造了面向整个链路的ERP系统。
在海尔的生态体系中,任何两个或多个行业之间的边界都是模糊的,这就使得任何一个环节的改变都能迅速渗透到其他相关的领域。尽管海尔目前的很多业务还处在亏损状态,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态圈各节点企业相互影响的增强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海尔的盈利空间将会得到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