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会倒闭吗?

衣柔欣衣柔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基金会不是金融机构,故不存在金融监管,也就不存在倒闭的问题。基金会的业务都是非营利的,经营宗旨是公益(NPO)或者准公益(NGO),收入来源主要是捐赠。 理论上说只要募集到的资金全部用于指定的用途,没有投资失误,就不至于出现财务危机,那么就不会倒闭。但现实中情况要复杂得多。

以国内为例,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通过公益信托、捐赠等方式向基金会提供的资助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干涉基金会依法开展活动;同时,也不得改变基金会的名称、住所和方式等。也就是说,无论是一般基金会还是慈善类基金会,接受善款的使用都受到严格的限制,都必须用来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不能将善款挪作他用。 但这里也存在问题。谁来确保这些款项真正用在“指定的用途”上呢?如果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偏差甚至浪费,又由谁承担责任呢?

一般来说,对于一般基金会(非慈善基金会),由于设立的初衷就是为特定的人或事提供服务,并且可以获取相应的收益来支持项目的执行,所以出现资金使用偏差的可能性较小。但对于慈善基金会则不一样,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救助弱势群体,因此获得的资金应当全部用于目标群体,一旦出现资金使用偏差,导致救助未能到位,就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当然,对这类基金会,国家也有相应的监督措施,比如通过审计进行财务监督,通过民政部门进行行业指导,通过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等等,力图做到资金使用的公开、公正和透明。 综上,应该说,虽然从法律意义上讲,基金会不具有破产清算的义务,但由于其资金的使用受严格约束,一旦无法有效执行,导致资金使用发生缺口,就会出现基金会的“倒闭”,也就是不能再继续运作下去,只能解散清理资产。

罗寅嬉罗寅嬉优质答主

基金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理论上讲会受到市场的影响,但基金会的存续不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即使基金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其可以进行依法解散,但不能破产。

基金会被撤销登记或者注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收缴登记证书、印章。其剩余财产只能根据章程的规定用于公益目的; 因章程规定的公益宗旨不明确,或者剩余财产的捐赠协议不明确,或者章程和捐赠协议均不明确剩余财产用于公益目的的,在登记管理机关的组织监督下,用于同类公益目的。

因此无论是公募基金会还是非公募基金会受到的管理限制和约束更为严格,在财产管理和投资方面不能获得像企业一样的收益。所以不存在收益问题,也就不存在倒闭和破产的说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