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网电价如何制定?
目前,我国各类型企业的电能使用费用(以下称“电成本”)构成中,电费所占比例较低、维护费所占比重适中、其他相关开支占比则相对偏高。 对于一般工业企业而言,其电成本中40%来自于电费,25%来自于维护费,35%来自于其他相关开支;而对于高耗能行业和企业,这个数据则会相应调整。 影响电成本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区电价、用电量(功率因数、电压等级)、是否进行节能改造等,都会对电成本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一、地区电价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电价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供电成本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意图。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的地区,其电价也会较高,因为供电成本本来就比较高。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政府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往往愿意下调电价鼓励招商引资,这种情况下,该地区的企业用电成本自然会下降。反之亦然。
二、用电量的影响 在地区电价固定的情况下,企业用电量的多少对其电成本有相当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说,年用电量越大,单位电成本的支付额也就越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电量越多,电费就越高。因为电力供应与需求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供需平衡时,电量多,负荷率就一定会高,相应地,设备利用率也就会提高,综合能耗和电耗自然也就会降低。而当供大于求时,虽然单位电价的支付费用减少了,但设备利用率低,能源和资源的综合消耗却可能增加。严格来说,用电量对于不同企业电成本的影响并不是一个线性关系。对于不同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不同的企业经营状态,影响用电量因素的权重应该是截然相反的。
三、电网调度的影响 现在大多数省市都实行了分时电价和尖峰、高峰、平峰电价政策。这些政策的实质是,根据不同的用电时段和不同客户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相应的电价。其中,高峰时段电价最高,平峰时段电价居中,而低谷时段电价最低。实施这种分时电价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和刺激用户改变自身不合理用能习惯,主动采取技术改进措施,减少高峰用电负荷,平抑峰谷差,从而有效缓解夏季用电高峰时期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通过发电侧的调峰效益补偿,减轻发电企业负担,实现发电企业和用户的双赢。
四、负载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负载率是指企业在某一时间内实际使用的电力容量(用电负荷)和最大电力容量的百分比。负载率与用电量一样,也是一个表示消耗水平的数值。但在计算方法上却有差异。 假设某企业电力容量为100千瓦,每千瓦时电价为0.6元,一天24小时开机,每天平均负载时间为8小时。一天的总用电量为480度。则: 日平均负载率=(100千瓦×8小时)/(100千瓦×24小时)=33.3% 月平均负载率=(100千瓦x8小时×30天)/(100千瓦x24小时x30天)=76.9% 年平均负载率=(100千瓦_8小時x365天)/(100千瓦_24小時x365天)=93.5% 从上面公式计算出的数值可以看出,负载率和用电量一样,都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不同的是,负载率受时间的影响更加明显。在同一时段内,负载越高的设备,其对应的电成本也越高。
五、能效水平的影响 能效水平又称能源效率,它反映的是单位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能量消耗。能效水平高低用能耗指标来衡量。 能耗指标通常分为单耗和复耗两大类。 单耗指企业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单位价值产品的能耗。例如,纺织厂用煤单耗=全年用煤量/(棉纱产量x质量等级);焦化厂焦炭出厂单耗=全年焦炭产销量/(标准级焦炭产量x98%)。 复耗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设备的能耗。
如果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能耗水平。从长远角度来看,提高能效水平是降低电成本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