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股票纳入mscl?
2013 年末,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公司 (MSCI) 宣布将中国 A 股市场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 MSCI EM,随后在 2014 年和 2016 年两次扩容;截至今年 8 月,A 股纳入 MSCI 的比重已升至 20%(2/9/2017),而纳入因子也从最初的 5.26%提升至 10%和 20%。 在过去几年里,全球投资者通过 MSCI 指数产品不断增配中国资产,这带动了中国境内外股市的双向资金流入。从规模上看,目前 MSCI 中国 A 股的增量流动性规模已超过 200 亿美元;而从流向上看,海外资金增配中国的比例远远超过国内机构对境外资产的持有水平。
不过,尽管这一过程还在进行中,但外资流入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出来——例如,今年以来沪深 300 和上证综指累计涨幅均不到 10%,显著跑输同期港股表现以及 MSCI EM 指数表现。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部分外资通过指数挂钩产品减持了此前增持的 A 股多头头寸,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前期大量流入的被动型资金开始减仓获利了结。那么,接下来,在外资持续增配的背景下,中国的资本市场又将走向何方呢?
一、外资增配中国资产的基本逻辑
自 2006 年起,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就已经将中国 A 股纳入 MSCI 各主要指数。其中,作为旗舰指数之一的 MSCI ACWI 最初仅包含约 10%的中国 A 股权重;但在一系列扩容之后,该指标现在已包含超过 30%的权重。换言之,近十多年以来,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已经从微不足道逐渐上升至接近四成左右。 而推动这一进程的主要动力,来自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和中国资产长期收益率的提升。根据 MSCI 此前的估计,到 2017 年底时,中国市场在全球资产的规模占比将达到 5%-6%,高于现在的 2.5%。考虑到中国 A 股的估值相比全球市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未来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二、外资增配中国资产的路径选择 以香港为纽带的中港通融投资便利化渠道,是内地与海外投资者直接对接的重要桥梁之一。自 2016 年中港通开通后,两地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场外资金流向。
首先,我们注意到,由于香港市场相对成熟且定价效率更高,所以当前绝大多数外资是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增配 A 股。截至 2017 年二季度, 香港券商通过沪港通持有的上海交易所股票市值达 3778 亿元,比 Q1 增长 12%,增幅在所有互联互通机制中最大 ——同时我们也看到,以恒生 ETF 为代表的跟踪标的也在三季度出现了明显净买入。显然,当海外客户通过沪港通购买人民币计价 A 股ETF 时,他们不仅可以享受汇率套利收益,还能够通过基金转托管的方式便捷地实现 T+0 套保操作,从而降低了风险敞口。
其次,基于香港市场的跨境连通性优势,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也开始将目光聚焦于 H 股(或 B 股)上。据估算,目前外资持有 H 股的市值规模约为 900 亿美元,约占整个沪港通的六成左右。而且随着去年 10 月陆股通南向交易的实施,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 H 股直接交易 A 股。 从历史数据来看,H 股在过去两年间大幅跑赢 A 股,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机构通过陆股通增持 H 股。据统计,今年三季度共有 39.5 亿美元的资金通过陆股通增持 H 股,创下单季度最高纪录。而且,除了传统的主动型管理外,很多对冲基金也逐渐采用量化策略来参与陆股通交易。虽然相较于沪港通,通过陆股通交易 H 股的成本更高一些,但得益于较低的印花税和更高的流动性溢价,H 股正在吸引更多长线资金的流入。
三、外资增配中国的效果如何? 当外资大规模入场的同时,中国境内居民和企业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却呈现流出态势 — 特别是近期,中国个人投资者通过陆股通连续净卖出高达 300 多亿元人民币的股票额度,创下历史新高。这种“逆向”流动是否意味着外资正在大举清仓?还是说只是国内资金借道陆股通在抛售?我们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罕见。因为从 2006 年起至今,MSCI 指数成分股的新增资金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海外,这也导致其股价往往呈现出较为突出的趋势性特征。与之相反的是,由于国内资金在多数时候都是被动跟随,因此在指数调整阶段更容易形成短期抛售压力。
从更宏观的角度上讲,无论外资是否要清仓离场,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外资对于中国金融市场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如果外资能够稳定持续的增配中国资产的话,这对于改善国内的资产价格结构甚至促进整体金融的稳定运行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外资并非只进不出。事实上,一旦国内流动性环境趋紧或者政策出现调整,那么部分原本通过陆股通流入的外资也可能会流出而去。因此,为了不让这些宝贵的增量资金轻易流失,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增强国际投资者的获得感。只有如此,才能避免陷入“外资增配→估值上行→去杠杆风险加剧→外资流出”的恶性循环之中。